三集纪录片 我国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除海南省外热带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区,以“动植物王国”闻名中外。已鉴定的高等植物约38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望天树、桫椤、野生稻、板状根等53种;陆生脊椎动物有620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绿孔雀、黑长臂猿、亚洲象等24种。本区的特有植物有细蕊木莲等30种,特有动物有双带鱼螈等7种。
保护区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由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扌告 等互不相连的5片组成,总面积约24.12万公顷,占自治州总面积的12.7%。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海拔从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的457米到南贡山顶的2007米 。以保护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物种资源为主要目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西双版纳处在世界季风热带的最北缘,横断山脉南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的山间盆地地势开阔,周围海拨1000多米的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并有利于热带海洋暖湿气流的引伸。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 米之间。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光、热、水分配合理,全年大都为静风环境。保护区地貌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和缓起伏的山丘和群山环抱的宽阔盆地。保护区内沟谷纵横,溪流密布,澜沧江及其支流横贯全境。 按植被类型分为沟谷雨林和山地雨林两大部分。生长着高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12%。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的15%。林木茂密而层次结构复杂,在100平方米样地上,竟有乔木60多种。林木具有板状根、支柱根和气生根。藤本植物丰富,附生、寄生植物到处可见,老茎生花和绞杀植物总数八分之一。珍贵植物有出产龙脑香料的有望天树,与柚木相媲美的云南石梓,本地区独有的四数木,还有毛坡垒、版纳青梅、山白兰、毛麻楝、肉豆蔻、龙血树、风吹楠、萝芙木等。古老的树蕨、苏铁、鸡毛松、天料木也在此地残存下来。药用植物已知有800多种,其它有特殊用途的植物种类也很多。因此,该区在全国植物区系中占有特殊地位。 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 - 动物种类,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约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的25%;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的36%;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两栖爬行动物的20%以上;鱼类100种,分属18科54属,占全国总属数的40%,占总种数的27%。其中亚洲象,兀鹫、白腹黑啄木鸟、金钱豹、印支虎属世界性保护动物。野象、野牛、懒猴、白颊长臂猿、印支虎、犀鸟等13种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占全国一类保护动物总数的19%;绿孔雀、穿山甲、小熊猫、金猫、菲氏叶猴等15种,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占全国二类保护动物总数的30%;小灵猫、灰头鹦鹉、鹰等24种,列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除此之外热带雨林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此片将拉开热带雨林中的面纱……
|